手机版

冬季养肺保健:背部保暖+早睡晚起养阳气,预防感冒和心血管疾病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5 09:07:08    

冬季天气寒冷、气候干燥,人们随时可能受到呼吸道疾病袭击。所以,冬天要格外注意养肺。

冷空气最易使人伤风感冒

肺脏直接与空气相通,且与皮肤和大肠有密切关系。冷空气到来后,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统,加上抵抗力减弱,就给病原体有机可乘,使人伤风感冒。

进入冬季后,寒冷天气让人们待在室内生活。为了保暖,紧闭门窗,导致空气不流通,各种病毒和细菌传播,也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。5 岁以下的孩子、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是主要患病人群。

因此,冬季养肺就成了重要事情。

冬季养肺要做好防寒保暖

冬天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增加衣物,以防受寒伤风,以手足温暖,或是出微汗为宜。尤其是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。

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循行的主干,有阳脉之海的称呼,主管人体一身阳气。做好背部保暖,人体的一身阳气及整个冬天的健康才有保障。

睡前温水泡脚,可提升阳气、预防感冒

俗语说寒从脚下生,因为脚离心脏最远,气血循环差,再者皮下脂肪又薄,很容易着凉。若能在睡前用温水泡脚10 ∼ 15 分钟则可提升阳气,预防感冒。

冬季养肺要早睡晚起
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冬三月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冬季的3 个月就应该睡得早、起得晚,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之后再起床。早卧晚起,能够养护身体的阳气,有养阴补阳、肺肾同养的功效。

冬天不但要养肾,养肺也很关键

常言说冬日好养肾,但是肺为娇脏,最易受到外界邪气侵犯,冬天一直是伤风感冒,或是呼吸系统疾病复发的高峰季节。所以,冬天不但要养肾,养肺也很关键。肺肾同养,起居上要早睡晚起。保护好身体的阳气,冬天就不容易感冒、咳嗽。

冬季,人也要顺应冬藏原则

中医理论认为,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,人要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,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。当太阳升起时,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,交感神经开始兴奋,这就说明你该起床了。

冬季白天短、夜晚长,人也要顺应冬藏的原则。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,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,比其他季节早睡1 ∼ 2 个小时,再晚起1 ∼ 2 个小时。

阳气偏弱的老年人,最好等太阳出来再起床,以避寒邪。否则,很可能因为受寒引发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,甚至引发心绞痛等。

早睡晚起不是提倡早晨睡懒觉

睡眠时间过长、睡眠不足,都会导致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倦,使得代谢功能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。老年人只需要比平时早1 ∼ 2 个小时睡、晚1 ∼ 2 个小时起床。

冬季晨练,不宜太早

冬季早晨寒气、浊气很盛,过早的晨练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激发而被破坏。阳气被破坏,会影响人体免疫力,容易引发各种疾病。

吸入过多寒气,可能引起咳嗽、流感、支气管炎等病变。另外,由于早晨室内外温差较大,过早外出有可能引起心血管温度突变,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
老人晨练前可喝杯温开水暖身

老年人起床后, 先喝一杯温开水,然后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小动作,让身体气血运转、完全变暖,然后等气温稳定后再外出运动。

冬季清火润燥,三宝粥来帮忙

寒冷的冬季,气温的下降让人们开始疯狂追逐高热量食物,希望为身体带来更多温暖。同时,空气的干燥和身体中的火气也会使大家备受困扰。冬季不仅要温补,还要润燥。

冬季润燥,首选白色食材

冬季里,吃太补的人们都会受到上火和干燥的困扰,这时候,有针对性地选择润燥的食物就能够滋阴祛火。

润燥食品很多是白色的,例如莲子、银耳、梨、百合、白萝卜等,都是能够清肺润燥的食材,搭配煮粥时也可交叉选择,不仅润燥效果好,而且甘甜滋味更佳。

冬季润燥养肺三宝:糯米、银耳、莲子

糯米有补养肺气的功效,适宜多汗、血虚、脾虚、体虚、肺结核、神经衰弱等症患者食用;银耳有滋阴、润肺、益气、强心等功效;带心莲子能清心火、祛除雀斑。

三宝粥──除燥、润肺、清火

材料 白米100 克, 银耳10 克, 红枣3~ 4 颗,莲子12 克,冰糖4 克。

做法

用温水将莲子、红枣泡发、洗净备用,白米用清水淘洗两遍并沥干水备用。

将银耳用温水泡发,摘去根蒂,用手撕成小片备用。

在锅中加两碗水,放入莲子、银耳和适量冰糖,开中火熬煮,水滚后再加入白米,并用勺子不断搅拌,防止黏锅。

撇去浮沫后盖好盖子,加入红枣转小火继续熬煮20 分钟左右即可食用。

最后,让我们在冬季保持健康、舒适的状态,迎接春天的到来。我们一起关注养肺保健,享受冬季的美好!


相关文章